勤廉江西史鑒 | 勤政廉明 不朽“青天”
來源:未知 作者:管理員 時間:2022-09-15 瀏覽次數(shù):
勤廉江西史鑒『37』
勤政廉明 不朽“青天”
況鐘(1383-1443),江西靖安人,明代官員。他除奸革弊,為民辦事,政績斐然,深受人民愛戴,被稱頌為“況青天”。他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,與包拯、海瑞并稱三大“青天”。
況鐘在擔任蘇州知府時,采取了五項措施,被稱為“五措連舉”,使蘇州弊絕風清,百姓安居樂業(yè)。
靖安縣況鐘紀念館況鐘雕像
一是整吏治。當時蘇州賦稅繁重,官吏貪刻,成為“難治”之地。況鐘上任后,他身邊的同僚和下屬都冷眼旁觀,看他如何應對無數(shù)棘手的事務。
況鐘假裝不懂,故意左顧右問,同僚和下屬暗暗高興,心想這個知府跟自己是一路的,是個“軟柿子”,容易拿捏。
過了幾天,況鐘把有問題的同僚和下屬抓起來,義正辭嚴地說:“你們有些人長期玩弄這種手段,應該做的沒有去做,不應該做的卻強行去做,翻手為云,覆手為雨,其罪當誅!”
于是,他將那些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問罪,將貪虐庸懦的官吏罷官的罷官,降職的降職,訓斥的訓斥。一時間,整個蘇州府為之震撼,官吏一個個都自覺奉公守法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
二是平冤案。前任蘇州知府對訴訟案件沒有及時處理,致使案件越積越多,許多嫌疑犯被監(jiān)禁多年,沒有等到判決就死在監(jiān)獄里。況鐘上任后立即著手處理積案。
當時蘇州府管轄七個縣,況鐘馬不停蹄,不辭辛勞、廢寢忘食,一個縣一個縣輪流審理,不放過一個疑案,不忽略一個細節(jié),務求審理明白。
不到一年時間,1100多個案件得到公正審理。從此官紳不敢為非作歹,蘇州轄地沒了冤屈,百姓都稱況鐘是包拯再世。明代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中有一篇《況太守斷死孩兒》,贊揚他“況青天折獄如神”。
三是減田租。當時蘇州官田的田租非常重,明宣宗雖然詔令減田租,但沒有貫徹下去。況鐘發(fā)現(xiàn)這一情況后,上奏朝廷請減官租,但他的奏書被戶部駁了回來。
況鐘沒有氣餒,又繼續(xù)上疏,指出問題的嚴重性:如果田租不減,仍照舊額征糧,既違背了皇帝的旨意,也將失信于民,長此下去,勢必釀出更大禍患。
經(jīng)過多次上奏力爭,終于得到朝廷批準,同意減去官田租七十二萬多石,荒田租十五萬石,使受田租重壓的蘇州百姓大大松了一口氣。接著,況鐘又建立濟家倉賑濟災民,率領(lǐng)蘇州民眾疏浚河道,興修水利,促進了蘇州地區(qū)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發(fā)展。
四是免徭役。明朝規(guī)定軍籍世襲,士兵死了或逃亡,要在原籍勾取他的子弟或?qū)O子補充。御史李立、同知張徽奉命到蘇州府清理軍籍后,被冤為軍籍的縣民有473名,被殺的則不可勝計。
況鐘上任之后,看到受盡冤屈的百姓扶老攜幼,在道旁呼天搶地,大呼救命。在充分了解情況后,況鐘上奏皇帝,言辭剴切,陳述軍籍世襲的危害和隱患,請求除此弊制。
在況鐘的堅持下,蘇州160人免除了軍役,1240人只需自身服役,免除了世代服役。
五是重人才。況鐘非常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(yǎng),他興辦學校,禮賢下士,接濟貧窮的讀書人,向朝廷推薦有才學的青年才俊,在蘇州傳為佳話。
有個叫鄒亮的儒生,況鐘準備把他推薦給朝廷,卻收到了匿名信,誣告鄒亮存在種種過失和問題。況鐘看后一笑了之,說:“寫信的人要阻止我推薦鄒亮,這一舉報正好使鄒亮成名。”
況鐘上奏朝廷,說鄒亮才學可用,朝廷對鄒亮進行考核,授予他吏部、刑部司務的職務,后來又提拔他為監(jiān)察御史。
況鐘在蘇州任期10年屆滿時,當?shù)毓倜癜巳f人上書挽留,使況鐘最終留任蘇州達13年。況鐘逝世后,他的靈柩被運回江西老家下葬,蘇州百姓在路旁痛哭相送。在運載況鐘靈柩和遺物的船中,除了書籍和日常生活用品,別無他物。
況鐘用一生詮釋了勤于政事、忠于職守、公正廉明、為民請命的高尚品質(zhì),樹立了“況青天”的不朽形象。